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面對課綱 其他國家怎麼做?

Y小編的話:教育部公告微調高中社會科課綱,外界質疑程序問題及爭議內容。課綱微調爭議延燒,不僅教長吳思華與反課綱學生對談破局,藍營也宣布不開臨時會,學生代表則嗆將「行動升級」,課綱爭議吵不停,你知道其他國家面對「課綱」都是如何處理的嗎?

英國:

地方政府(教育局)可自行決定是否全盤照抄中央政府頒佈的綱領。推出新課綱前,會將修訂好的版本對外公布數月供大眾檢視,針對有疑慮部分表達意見。且高中歷史課沒有課本,只有不同觀點的參考書。沒有「標準答案」、「部定史觀」,只有「討論提綱」。老師請學生「提出觀點」並給予客觀檢視與批判,學習重點是分析論述與批判,而非主張。



美國:

一直以來,美國教育政策以地方主導,各州設計自己的公立學校課程綱要,也各自舉行學力測驗,但這造成「球員兼裁判」的問題,每一州都考自己的,認為本州學生程度好,但其實學生真正程度卻有實際落差。另一個問題則是美國學生在每三年舉行一次的 PISA(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畫)落後不少國家,憂心學生的國際競爭力退步。於是,歐巴馬總統在2009年一上任,便宣布要統一全國課程標準。

去年(2014)美國頭一次推行全國性的課程標準,也是因為修訂歷史課綱引發高中生抗議,學生的立場是:支持新課綱講述美國歷史上曾有過的陰暗面,認為自己有權知道歷史的多元樣貌。其他主要癥結在於對奴隸制、種族及人權運動等議題,學生與校方、老師間各有看法。而美國大學委員會選擇將不同意見都寫入,不變的是,課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建立歷史的思考能力,強調多元與論證,並在7月31公布新修訂課綱。

德國:

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以德國柏林課綱制定為例:去除帝國史觀、國族主義史觀,確立「民主多元」、「人性尊嚴」等普世價值的核心立場。捨棄帶有正負面價值判斷的標籤(如「盛世」、「黑暗期」)來談論特定歷史時期。關於「納粹」的歷史例外,直接定義為「暴政」,避免重大的歷史錯誤因教育疏失而再度發生。培養學生分析史料,判斷是否可信。在有爭議的課題裡學歷史、進行分析討論,從理性角度提出批判。



艋舺淨心堂日本:

日本教科書所謂「課綱」,即「學習指導要領」是非常簡要的,是由出版社會組成自己的編輯委員會,公布自己的教科書課綱,並在編輯完成教科書原稿後,向文部科學省申請檢定。

而日本發行「教科書」的出版社,必須經過文部科學省核定的出版社才可以是教科書的編輯與發行者。而條件除資產外,也包括需要有五位被政府認可的教科書編輯會的編輯。不同於台灣,日本的教科書出版社承擔更多責任。

所以Y:我國課綱問題鬧得沸沸揚揚,雖然台灣的升學方式與這些國家大不相同,但也不妨看看他國例子,學習他國好的做法。

■ 新聞專輯╱課綱微調掀爭議






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
    nvxx6op94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